大家可以看李永樂老師的youtube
這裡面用這種情況來分析:
實驗一、選A或B
A:獲得100萬 機率100%
B:獲得500萬 機率10%
獲得100萬 機率89%
獲得0元,機率1%
實驗二、選C或D
C:獲得100萬 機率11%
獲得0元 機率89%
D:獲得500萬 機率10%
獲得0元 機率11%
結果推論人在風險決策的時候
面對收益時,人是風險趨避
面對損失時,人是風險偏好
但用這種方式做心理學實驗,有一個前提,就是你知道你的收益或損失是多少,以及各自的發生機率。這本身是不可能的,現實中我們能夠自己猜測評估可能的收益或損失,但是絕對猜不準,在此種狀況下,我們的猜測準確率也會成為考慮的因素。
那我們對獲利猜測準確,還是對損失猜測準確呢?顯然是對損失猜得準。為什麼?顯然這裡面有個看不見的基礎假設,因為就一般的投資來看,我最多是有限損失,賠付所有我投注的金錢。但我能賺多少?就有無限的可能。
對風險的厭惡,顯示在當有可能發生虧損時,我們情願放手一搏,也不願意實現損失認賠殺出,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損失有限,即使是期貨市場,由於有保證金制度,在一般情況下損失也是有限,除了這種搞不清楚遊戲規則的玩家進場中國2020年原油寶事件。但在現在衍生性商品出現的情況,如果投資人持有的是一個出售選擇權賣權(short put),那麼損失就會是無限的,以此種模型建立的心理學實驗,就跟武俠小說裡面一樣,輸了就是死,目前還沒有人做過。
反過來說,面對收益,你限制了我的收益數,我心裡原本預期的是無限大,你只給我有限數的結果,如果把500萬換成50000000萬,結果應該也不一樣。
那麼做出來的結果會是怎樣呢?留給台灣的心理學研究所、經濟學研究所、金融學類研究所的學妹們做為論文討論方向吧,可能也可以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喔!
最後分享投資心得,用1萬本金換1萬利潤不叫投資報酬率100%,這叫做買賣,路邊攤老闆就會。用1萬本金丟進去,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收獲或賠錢,這叫賭博。用1萬本金換未來,未來帶來無窮無盡的利潤,這才是投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